平均一天发布一条房地产调控政策信息,这是今年以来中国楼市的现状。一边向投资客说“不”,抑制楼市投资投机需求;一边提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,解决新市民、青年人住房问题。多种信号预示着,各种细节性长效机制正在建立,中国房地产市场将跨入新的发展阶段。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全国楼市调控政策发布数量已经超过140条,单月数量超过40条,平均每天1.3条。据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观察,房产在“房住不炒”总基调下,这些政策核心聚焦在严查经营贷等违规资金流入、人才落户、土地供应、整顿中介等方面。 精准调控重在“联动” 透过这一现象,可以看出调控新思路的主导脉络。加强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是一个新提法,表明城市落实主体责任将得到进一步贯彻,因城施策将更加精准有效。各地也针对新情况提出了新办法,比如,合肥在今年年初出现了业主抱团涨价的情况,随即合肥约谈了相关业主,并表示今后哄抬房价者将被约谈。 “完善人口、土地与住房联动机制”也是一个新的提法,其重点在于联动,要将“人地房”与城市职住平衡等资源及相关产业联动起来,将经济、人口、教育等相关领域协同考虑。 二手房市场强化“管理” 众所周知,二手房市场流动情况通常是开发商判断布局新房市场的风向标之一。此前的调控多聚焦在新房领域,二手房市场似乎没有诸多限制和引导,但今年以来的调控明显不同,已进入严控中介模式。 “对一线、二线城市来说,二手房市场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体地位,特别是一线城市,二手房市场占据了市场成交量的80%以上。”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,相比新建住宅的价格管控,过去对二手房价格的管控是市场空白点,从深圳等城市开始,最近已经有超过9个城市针对中介、二手房业主等开启定价管控。
更多资讯请关注楼市资讯
|